以“死了就有益处”的心志去宣教

出自圣ç»�的书和布é�“

跳转到:导航, 搜索

相关资料
More 作者: John Piper
作者索引
More 对于 使命
主题索引
关于本翻译
English: Doing Missions When Dying Is Gain

© Desiring God

Share this
我们的使命
这翻译是出版的福音翻译, 这是一个在线部存在以福音为中心的书籍和文章可免费获得在每一个国家和语言。

了解更多 (English).
如何帮助
如果你说英语好,你可以帮助我们的志愿者翻译

了解更多 (English).

作者: John Piper 对于 使命
部分 Wheaton College 系列

翻译: Desiring God

(以下文字根据录音整理和编辑。)

我个人,也是我们教会的使命宣言,是这样的:

传扬让神在万事上居首位的激情,使他藉着耶稣基督带给万民喜乐。

让我喜欢这个宣言的理由很多,其中一个是:我知道它永不落空。为什么?因为它是上帝自己的应许。《马太福音》24:14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提醒一下,希望大家明白,此处“万民”并不是指政治性的国家和地区。而类似于族群的划分,或者是用种族与语言来区分的人类群体。)我们可以确知深信,每个这样的群体都将被福音刺透,以至你可以说,那里已经有明确的、能够被人们理解的、可自行传扬的福音见证。

为什么这样确信?理由如下。 该应许是确实的

这是确实的应许,有几个原因。

耶稣从来不会撒谎。

“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说这话的是耶稣,不是我(《马太福音》24:14 )。

故此,我们一起参与的这个大使命是要成就的。它要成就,而你呢,要么一同出征,并分享胜利成果,要么事不关己靠边站,荒废自己的人生。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选择,有人想,“也许不会真的这样,那我就不用参与,也能得到最好的结果。”不会有这样的事。

2. 那用来拯救万国万民的赎价已被支付。

根据《启示录》5:9-10,“你配拿书卷,配揭开七印;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 又叫他们成为国民,作祭司归于神,在地上执掌王权。”这些民众的生命,已经被上帝买赎,上帝不会收回用他儿子的宝血支付的赎金。

我很喜欢摩拉维亚信徒(Moravians)的故事。在德国北部,他们中的两个人正登上一艘船,自愿卖身为奴,到加勒比海上那些岛国(West Indies)去做奴隶(为把福音传给那里的人——译注),而且不再回来了。当航船离港的时候,他们挥动手臂跟亲友告别,并且大声说,“但愿上帝的羔羊接收他苦难的报酬。”他们的意思是,基督已经用自己的性命买赎了那地的百姓。而他们就是要找到神的这些百姓,不带任何歧视和偏见地努力去传福音,相信圣灵会亲自呼召一些人回到神的身边。

因此,我知道这个救赎计划是不会废弃的,因为上帝已经替世上每位属于自己的子民付清了罪债。那失丧的羊群(耶稣这样称呼他们),虽分散在世界各地,都将借着福音的传播,被父神一一召回天家。

3. 上帝的荣耀就是那筹码。

这个道理在圣经里反复提及。我只举一个例子吧。《罗马书》15:8-9,“我说,基督是为神真理作了受割礼之人的执事,要证实 [成就,坚固] 所应许列祖的话,并叫外邦人因他的怜悯荣耀神。如经上所记: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称赞你,歌颂你的名。”基督道成肉身的目的,就是借着把他的怜悯向列国彰显,让荣耀归给父神。

在这大使命中,上帝的荣耀如同筹码,紧紧联系在其成败之上。回顾往事,记得1983年,在我们伯利恒教会,我和助理牧师汤姆•斯戴乐(Tom Steller)——至今已经配搭服事17年的好战友——同时以相当奇妙的方式经历神。一天深夜,汤姆久久无法入睡,于是他起来,播放基督徒歌手约翰•迈克尔•太尔伯特(John Michael Talbot)的歌曲,他躺在沙发上听歌,那歌词把我们的神学转换成了宣教使命。(我们都是高举上帝荣耀的,但那时还未曾在宣教方面达成应有的突破。)约翰歌中唱到,上帝的荣耀要充满全地,就像大水充满海洋一般。汤姆被深深感动而哭泣落泪,有一小时之久。就在那段时间,上帝也在我和妻子诺丽身上动工,引领我们去思考和探索一个问题,“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让这个地方成为宣教事工的发射台?”这一切聚集起来,震撼了我们教会的生命。而这一切在根基上说,却都是源于一份对上帝荣耀的激情。

4. 上帝是满有主权的。

上帝是满有主权的!几周之前,我讲到了《希伯来书》系列信息的第六章。你们知道,这部分经文解释起来相当困难。到底这里的经文所描述的那些后来跌倒、离经叛道的人,曾经是基督徒呢,还是从来未曾信主?而在第1-3节,有这样一个奇妙的陈述(正是许多这样的圣经证据,令我成为加尔文主义者的!):“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神若许我们,我们必如此行。”查考到这一处的时候,会众中出现一片最不可思议的寂静,因为我们实实在在听明白了这里隐含的意思。“你是说,上帝可能不允许某些基督徒,继续进到完全和成熟的地步吗?!”

上帝是有主权的!他在教会中拥有主权,也在万国万民中拥有主权!《今日基督教》杂志(Christianity Today)提供了一个见证,是几周前发表的,重述当年几位年轻宣教士的故事,杰米,奈特,彼得,罗哲,还有艾德(Jim Elliot, Nate Saint, Pete Flemming, Roger Youderian, and Ed McCully),20世纪50年代他们在宣教工场上为主殉道。斯蒂夫•圣特(Steve Saint)讲述了自己父亲的故事,他父亲在去厄瓜多尔的奥卡族印第安人中宣教时,被当地人用长矛戳死。斯蒂夫讲述时补充了一些新的细节,说明当初在不应该也不可能的情况下,为什么奥卡部落的人会突然发动袭击,杀死这些年轻的宣教士。似乎有迹象表明,那件可怕的事完全可以避免。但悲剧终究还是发生了。而在发现了这个悲痛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后,斯蒂夫写了这篇文章。

我读给大家一句话,这句话让我大为震惊,当时差点从客厅的椅子上蹦起来。他写道,

“当土著们回忆事件经过时,给我的印象是,当初在棕榈湾海滩的杀戮,难以想象,根本不可能发生。可这个出乎意外的事件还是以那样悲惨的方式发生了,我实在无法解释,只能说,那是上帝神圣的介入。”

“对于我父亲被长矛杀害,我只能用上帝的介入作为合理的解释。”你听明白这位做儿子的所说的话了?“是上帝杀死了我爸爸。”他真的这么相信。而我也相信。

根据《启示录》6:11,你可以瞥见神的宝座,听见那些为福音流血牺牲的殉道士呼喊:“圣洁真实的主啊,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给我们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几时呢?”而回答竟是,“于是有白衣赐给他们各人;又有话对他们说,还要安息片时,等着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像他们被杀,满足了数目。”上帝说,“你们好好安息,直等到我定的数目满足了。”上帝那里有一个殉道士的数目,当这个数目达成,末期就会来到。 苦难就是那代价

苦难就是那代价,而今天,世人,尤其那些最需要福音的人群中,对教会的敌对情绪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加了。没有所谓“关闭的国门”,这是门外汉的话,没有任何圣经根据。连走遍各城不顾性命的保罗也从没听说过。保罗为福音舍命,今天在座的也可能有人会殉道。

从统计数据也不难推测。最近一个主日,很多人参与了教会受苦的主题讨论,校园普世宣教团契(World Missions Fellowship)也参与了,从苏丹地区的视频、故事我们了解到,那里的穆斯林政权正在有系统地驱赶、迁徙基督徒,断他们的粮,以致每天有差不多500人为主殉道。

有件事让我很烦恼。一些想来我们市中心教会服事的人,首先总会问:能保证我孩子的安全吗?我很想说:“最后再问这个好吗?”我确实厌烦这种美国式的优先次序,市中心是不如市郊安全,可有谁说过,上帝呼召你时一定保证你孩子的安全?

我喜欢 YWAM(青年使命团Youth With A Mission),他们勇猛激进。9月1号我收到他们一封电邮。

来了一百五十个拿着砍刀的人,包围了青年使命团在印度的这个营地。其他宗教团体挑唆这些人来,要赶走我们。在这危急关头,团队中的代表和他们交谈,他们于是限我们30天内离开。可是大家觉得如果离开,在该城市的工作就会大受亏损。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在这里结出的丰硕果子和巨大潜力。但是,以往发生在宗教群体之间的冲突,的确造成过伤亡。我们该怎么办?…… 请大家为他们的需要祷告记念,求主赐下智慧作出抉择。

可这样的事情,正好和在美国常见的情形相反。我在这里听到的,主要是求问要在哪里居住之类的祷告。我不太会听到这样的话,“我不想离开这儿,这就是我蒙召要呆的地方,这里需要我服事。”你们愿意跟我一起来翻转美国福音派人士的优先次序吗?这正是美国消费文化的次序,叫我们朝着舒适、保障、轻松、安全的方向挪移,同时要远避压力、麻烦、危险等等的境遇。应该倒过来才对!“凡是愿意跟随我的人,就要背起他的十字架,走向死亡!”

我就是不能明白!这种消费文化,贪图安逸的气氛,正在侵蚀着教会。它所造就出来的,就是那些小小的事工和微小的教会,彼此做些安全的、保险的、甜蜜的服事。却不愿为拯救他人冒哪怕一丁点风险。千万别生活在这里,别留在这里!在繁荣的美国,更不用说是在沙特阿拉伯!

几星期前,我在阿姆斯特丹,对着一群很棒的宣教士演讲,就是格雷格•李文斯敦(Greg Livingston)带领的前线差会(Frontiers)。他们眼界开阔,真的很棒。听讲的五百位宣教士,都是在穆斯林民众中冒着生命危险服事的。我也有机会听他们发言!会议期间,他们收到各样的电子邮件,而且会当众站起来宣读,比如,“请大家为某某祷告。他昨天胸口被扎了三个窟窿,而且更糟的是,他的孩子们都亲眼看见。他现在正在医院里,性命垂危。”接着众人就说,“这个人也是在穆斯林世界宣教的,我们一同为他祷告吧,”于是我们就一起为他祷告。第二天,有另一封电子邮件说,摩洛哥的六位基督徒弟兄被捕了。有人倡议,“我们为他们祷告吧,”于是我们又一同祷告。就这样,类似的事件和祷告贯穿整个会议。会议结束后,这些宣教士依然满怀信心和勇气、毫无顾忌地再次奔赴各自的宣教工场。

你觉得有了这样经历之后,我回到美国,还会和从前一样,站在会众面前,温文尔雅地说,“让我们继续这些甜美、舒适、轻松的事工,在安逸与和平中做工吧。”是吗?各各他(骷髅地)可不是耶路撒冷安逸的郊区。“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来13:13)。 苦难也正是那条途径

但是,当我说会有殉道士,也必须经历患难时,其实我还没提到主要的事情——完成工作要付出的代价。其实,苦难不仅是要付的代价,它本身就是那条道路。是的,苦难就是道路!

知道我正在想什么吗?我要读一节很重要的经文,《歌罗西书》1:24。几年前,我突然被它光照,现在就告诉大家我得到了什么启示。。

保罗说,“我在患难中喜乐。”多奇怪的人,他居然说,“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这很不合潮流,很不美国,甚至反人性。“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 [也就是上帝的选民的集合体],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这几乎是亵渎上帝了。他说“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多么大言不惭啊!保罗想填补我们伟大的神并救主耶稣基督的患难的缺欠,到底什么意思嘛?

其实

他并不是说在提升耶稣宝血之功效,或补充其救赎方面的价值。不是这个意思。那么,保罗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在电脑圣经软件里,输入希腊文的“补满”(或说“完成”)和“缺欠”两个词,结果只找到另外一处经文,是这两个词同时出现的。就是《腓立比书》2:30。

那节经文的背景是,以巴弗提被腓立比教会差派,去罗马看望被囚的保罗。他为了到达罗马,冒着生命危险,而保罗也很感恩,称赞了他的冒死精神。保罗告诉腓立比人,他们应该怀着敬重的心迎接这个人,因为他曾经病重,几乎要死,是冒死代表腓立比人去完成对保罗之服事的。这个关键性的平行经文就是:

因他为做基督的工夫,几乎至死,不顾性命,要补足你们供给我的不及之处。

圣经中除了《歌罗西书》,只有此处这两个词一同出现:“要补足你们供给我的不及之处。”我打开百年前文生特(Vincent)所写的《腓立比书注释》,读了一下他对《腓立比书》1:24的解释,发现这个解释非常完美。文生特说,

送给保罗的礼物,乃是教会整体所提供的。那是一份牺牲的爱的表达。而其中缺欠的,并且是保罗与教都要感恩的,就是教会派人把礼物送达。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保罗就把以巴弗提充满爱与热心的服事,当做对这个缺欠切实的补足。

想象一下,有个教会,希望把金钱送到罗马,表达他们的爱心,但有很大难度。首先,他们不能都去,而且路途又很遥远。于是他们就说,“以巴弗提,代表我们去吧,完成我们爱心的不及之处。我们的爱心都很充足,没什么缺欠,只是要让某人亲自去表达这份爱意。你去把我们的爱心亲自传达给保罗,好吗?”

看,这就是《歌罗西书》1:24的意思。回到我们的主题,耶稣为着世上的万民受苦,死亡,被人埋葬,并且根据圣经预言,在第三天从死里复活。然后他升到高天之上,在那里统治全地。而且,他留下来一个要门徒完成的使命。

保罗理解自己的使命,感悟到在基督的诸多患难中,有一件事是欠缺的。基督那替众人而死的爱的牺牲(以自己的身体所献的祭),需要有人亲自呈现到各族各民当中。而这只能借着宣教士的工作来达成。于是保罗说,“我就是在患难里做工的。在我的患难里,我要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这意思就是,基督的心意是要借着他子民的患难和辛劳,让大使命成为对万民的一个呈现,把基督在十字架上患难的果效,传达给他们。这就是大使命成就的途径。如果你已经报名加入到大使命的行列中,这就是参与的内容(亦即,患难)。

大概三年前,我正在专注于写作《愿万国都欢乐》(Let the Nations Be Glad),我躲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三一神学院里。因为我要专心,不想任何人来打搅我。我的妻子和孩子都在家中,那时我每天工作18个小时。

后来我听说孙德生(J. Oswald Sanders)要来校园的教堂演讲。他已经89岁,是一位久经考验的宣教运动的伟大领袖。于是我想,“我是否要去见见他,可这样就会公开自己的身份,要跟许多人交谈,接到一堆晚餐约谈的邀请等等,我的写作任务就要搁置。”可我又的确很想听孙德生的讲座。于是我就偷偷溜进教堂后排,去听他的演讲。当这位89岁高龄的老人站在那里,我就充满了敬佩之情,心想,要是等我到了89岁,能有这样的见证和精神多好啊。他那天讲了一个故事,刚好完美展现了《歌罗西书》1:24的意思。

他说,从前有位印度宣教士,步行好长的路,到各村庄中去传讲福音。他是一位很单纯和普通的人,没受过什么教育,但是用他的全心来爱着耶稣,而且也准备好了,愿意为耶稣舍命。一次他来到一个还没听到福音的村子里。当时天色已晚,而且他也走得很累了。但他还是进到村里,提高嗓门,对着那些聚集在广场上的人分享福音。他们讥诮他,嘲弄他,又把他赶出村镇。而他也实在精疲力竭——再没有一点激情了——躺在一棵树下,完全心灰意冷。然后他睡着了,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否醒过来。以为按村里人那敌视的态度,或许来把他杀了也未可知。

黄昏时,他突然被惊醒,发现全村人都围着看他。他想,这下肯定完了。他有些害怕,身上发抖。而这时一位大汉开口了,“我们出来想看看你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看到你脚都肿了,全是水泡,我们就知道你肯定是位圣人。我们很想知道,你磨破了脚跑这么远来,到底有什么要紧事要告诉我们。”于是他开始给他们传福音,据桑德斯说,后来整个村子的人都信主了。这就是“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的意思了。

关于孙德生,还有另外一段插曲。他在89岁时说,“自从过了70岁,我就坚持每年写一本书。”就是说70岁后他已经写了18本书!跟美国许多地方一样,我们教会很多人65岁就退休了,然后就在内华达高尔夫球场上度过余生。而这段年日,完全应该利用起来,就像雷蒙德•卢鸥(Raymond Lull)那样,把生命献给上帝来使用,比如说,服事穆斯林群众。

雷蒙德•卢鸥,是12世纪东方的一位学者和穆斯林宣教士,退休后先是回到意大利。他从事了很久东方语言的研究,然后开始问自己,“我到底在干什么?结果不就是在意大利寿终正寝嘛。为什么我不穿过地中海,到对岸的阿尔及利亚去,死在那里不也是很好吗?”他知道,如果公开传福音,必定要死。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在80几岁时漂洋过海。他先是低调地从事了一阵鼓励教会的工作,然后当时机来到。他就站出来公开传福音,结果他们杀了他。那是怎样的人生之路啊!

六十岁以上的人请留意,我自己也50多岁,快到那个年龄了。我已经接到AARP(美国退休人员联合会)的信,希望我也在他们的名录上登记,以便在乘坐火车和飞机时,获得老年人打折优惠了。我也很快要加入老年人群,所以此刻我也是对自己讲道(我的教会已经听过这些,他们正准备听其言而观其行),告诉自己,等你老了以后,不但不会因殉道失去什么,而且会得大于失!

为什么认定花40年或50年去工作,就应该把剩下的15年左右用在退休和玩乐上,然后才去见君王上帝呢?我不明白。这纯粹是美国式的谎言。我们65岁依然强壮,70岁时还可以做许多事。我父亲今年77岁了。我还记得,当母亲在以色列的一场车祸中丧生时,父亲也是勉强捡回一条命的。十天后我去机场接父亲,救护车上还有我母亲的尸体。从亚特兰大到格林威尔的路上,父亲就趴在那里,后背裸露着,因为他的伤口非常严重,以至于医生都没办法给他缝合。可他一路上说的话是,“上帝还有事要我做,一定还有!”

一晃22年过去了,我们都还在这里。父亲的生命借着服事,爆发出无穷能力!他虽然77岁了,却更努力地为万民得救而工作。他在南卡罗来纳的伊斯利(Easley, South Carolina)预备课程讲义,包括一些录音带。这些资料传到60来个国家,每年都有一万多人信靠耶稣,就因为上帝存留了父亲的性命,而且让他不去相信退休这回事。 那奖赏相当令人满足

好,最后的要点来了:你要如何像那样生活?从哪里获得这样的生活方式?你觉得自己预备好了吗?你认为自己有承受这一切的耐力吗?

建议读读司提反•尼尔(Stephen Neill)的书,《基督教宣教的历史》(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第161页,他描述了公元1500年前后,当福音传到日本后发生的事。当时日本国王确信,基督教信仰已造成很大冲击,极大地威胁本土宗教,于是决定彻底阻止基督教的传播。借助不可思议的残忍手段,他做到了!日本教会从此彻底覆没。因此,我一点都不怀疑,今天日本这块福音的硬土,以及在日本宣教的困难性,要追溯到17世纪早期的那场逼迫(尽管延续时间不长),那时魔鬼大大得胜了。

二十七位耶稣会修士,十五位化缘修士,还有五位世俗服事职员,倒是成功躲避了流放谕令。直到1617年四月,日本才出现第一批欧洲殉道士,一个耶稣会士和一个天主教法兰西斯派的方济会修士,在大村(Omura)一带被砍头了。之后不久,又有一位多米尼加派修士和一位奥古斯丁派修士在同一个地区殉道身亡。他们迫害手段极其残忍。而日本本国的基督徒通常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有一次,在江户(Yedo),70个日本人被倒钉十字架,放在海边的低洼处,等着潮水上涨,他们全都淹死了。

三天前我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哭了,因为,我能很真实地想象当时的情景,当苦涩的海水涌上来拍打你的脸庞,那时,你的妻子就挂在你身边,而你十六岁的孩子被挂在另一边……

你是否也预备好了呢?你觉得你里面有这种牺牲精神吗?不见得。其实,没有任何人自己会产生这种勇气。那么从哪里获得它呢?在结束讲道之前,我就要告诉大家。

借助于信靠上帝的应许,你就能获得它。《希伯来书》10:32-34(我喜欢的一段经文)告诉我们,从哪里获得这种资源,可以让你活出那样的生命来。

你们要追念往日,蒙了光照以后所忍受大争战的各样苦难: 一面被毁谤,遭患难,成了戏景,叫众人观看;一面陪伴那些受这样苦难的人。”

停一下,我先简单解释读这段经文时的领会。教会被主耶稣建立不久,逼迫就开始了。一些信徒首当其冲,遭受磨难和公开的羞辱,而其他人就站出来怜悯他们。接下来的那节经文里你可以看到,他们中有的人被捆锁和监禁,另一些人就去看望和陪伴他们。于是后面这些人必然被迫要表明自己的立场。那时监狱里的人大概要寄望于别人提供饮食和照顾,但来照顾他们的朋友和邻居,就要暴露,公开与这些犯人认同。这是冒险,因为已经有人因为信主的缘故被捕入狱了。因此,那些自由的人先是躲起来,过了一阵子彼此议论说,“我们该怎么办?”有人说,“诗篇63章3节说,‘因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没错,还有比生命更好的!我们去吧(指去怜悯那些被囚的人,无论要付怎样的代价——译注)!”

假如马丁路德当时在场,他肯定也会说出以下的话,

亲戚货财可舍,
渺小浮生可丧,
他虽残杀我身,
主道依然兴旺,
上主国度永久长。(摘自圣诗,《上主是我坚固保障》)
来,让我们出发吧!

他们真的那么做了。我们接着读第34节,“因为你们体恤了那些被捆锁的人,并且你们的家业被人抢去,也甘心忍受(英文译本,“甘心忍受”作“欢喜地接受”——译注。)……”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不需要太多想象就能知道,尽管细节不见得准确,但大概是这样的:因为怜悯弟兄,他们去帮助这些被捕的人。于是他们自己的家业——房屋,马车,马匹,驴子,做木工活的台子,椅子等等一切家具——就被那些暴徒点火焚烧,或洗劫一空,或被扔到大街上去。可是当这些忠心的信徒回头看到发生的一切,他们居然欢喜快乐了!

好吧,如果是你呢?你做得到吗?——就在你要去服事他的时候,他摔碎你的电脑,或者,你去市中心服事,车子挡风玻璃却被他们砸碎,收音机也撬走了,或是车子轮胎戳破了——假如你不能够有类似的态度对待这些麻烦,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殉道士候选人。因此,留给我们的问题就是,“你怎么能做到那样?”我很希望做到那样子,所以我喜欢这段经文!我真希望做个这样的人。

我不敢说自己已经是这种生活态度的完美典范;但我真想成为这样子,以致有一天,当一块石头飞来——最近几个月已经有过两次——把厨房窗玻璃砸得粉碎,我妻子和孩子们都吓得匍匐在地,因为不知道飞进来的是子弹还是手榴弹。这种时刻,我希望能这么说,“这小区难道不是很适合我们居住吗,感谢主!”因为就在里,这个社区,有服事的需求。你没看见那五个刚刚骑车呼啸而过的青少年吗?他们需要耶稣呀。假如我离开这里,谁又会来将耶稣传讲给他们呢?

当你的小儿子被人推倒,自行车被人抢走,抢车的人也跑掉了,我希望能这样作,把哭泣的孩子抱起来,安慰他说,“巴拿巴,你就像一名真正的宣教士。这是预备自己进入宣教工场的操练呀!这不是挺好的吗!”

两年前,我在佛罗里达州的本萨克拉(Pensacola, Florida)传讲《歌罗西书》1:24的信息。我16岁的儿子亚伯拉罕也跟着去了,他也听了类似今天讲的大部分信息,就是这种“沉重”的为主耶稣受苦等等的教导。当我们坐上车子准备回家时,我妻子对亚伯拉罕说,“对了,你觉得上帝刚才在那儿做了什么?”儿子回答说,“我要去买一张单程票,到世界上最艰苦的国家去事奉。”他那么说的!我脑袋几乎撞到了车顶。哇!太伟大了!主啊,我为儿子亚伯拉罕,并你在他生命里所作的工,献上感恩。

好了,现在要进入这段经文的要点了。这些人从哪里获得那种力量,能够在面对家业被人洗劫、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依然欢喜快乐?答案是:“(因为你们)知道自己有更美长存的家业。”这就是我说的“对将来恩典的信心”(faith in future grace)。

如果你是基督徒,上帝诚然对你做出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奇妙应许。“‘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所以我们可以放胆说:‘主是帮助我的,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来13:5-6)其实也不尽然,事实上,人可以把你杀害呀。但是就算如此,也没有失败,因为《罗马书》8:36-39说:

“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 然而,…… 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所以根本上说,没什么能够伤害到你。还记得耶稣在《路加福音》21:12-19说的话吗?“人要下手拿住你们,逼迫你们,把你们交给会堂,并且收在监里…… 然而,你们连一根头发也必不损坏。”“你们也有被他们害死的……然而,你们连一根头发也必不损坏。”这些话简直跟《罗马书》第八章一模一样。一切事情,包括死亡在内,都是为着你的益处效力的。你死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灭亡或消失。死了就有益处。

以“死了就有益处”的心志来作宣教事工,这实在是世上最伟大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为你们祷告的就是,你们也要加入这个行列,抛弃那种美国式生活方式,比如追求安稳、轻松、舒适、疗养、退役以及虚空的事。抛弃这些,参与这个强有力的宣教运动。在世界各地,有很多学生——比如韩国——已经预备好,要为基督的缘故挺身而出,献上自己,当做活祭。我诚挚邀请诸位也这么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