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
出自圣ç»�的书和布é�“
(创建新页面为 '{{info|Blessed Are Those Who Hunger and Thirst for Righteousness}}<br> <blockquote> '''《马太福音》5章6节'''<br><br>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br>因为他们必得...') |
小 (已保护"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 ([edit=sysop] (无期) [move=sysop] (无期))) |
在2011年6月1日 (三) 18:21的当前修订版本
作者: John Piper
对于 成圣和生长
部分 The Beatitudes 系列
翻译: Desiring God
《马太福音》5章6节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传道书》3章11节是旧约中最打动人心的经文之一。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永生原文作永远)。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神将永生安置在人的心里,然而他从始至终的作为,人无法参透。
目录 |
不安和渴慕
圣·奥古斯丁说过:
你为自己而创造我们, 并让我们的心无处安歇, 直到我们安歇在你里面。
不安和渴慕是人类心理的共同特征。乔治·赫伯特是我在上大学期间喜欢上的一名诗人。他写过一首诗叫《滑轮》(The Pulley),诗中写道:
神起初造人时,
预备了一杯满满的祝福, 他说,愿尽我们所能倾倒这祝福; 愿这世界遍地的丰盛 集于这小小造物一身
神首先赐下力量 随后美就流淌,智慧、荣誉和快乐随之而来: 当几乎所有的祝福都已倾泻而出时,他迟疑了, 因为这最后的祝福,也是所有祝福中最美的一份, 就是心灵的安息。 他说,如果我把这一件珍宝也赐给人, 人将爱这些祝福超过我, 他们将流连在大自然中,而不是安息在创造自然的神里面: 我们就会失去彼此。 于是他留下这份美物, 让人在劳苦愁烦中无处安息,在富足中充满忧虑
神说,如果美善无法把人引到我这里, 至少忧虑可以让他们投入我的怀抱。
神将永生放置我们心中,使我们有永不能满足的渴望。我们却试着用旅游度假、科技成果、超级大片、性放纵、体育狂热、迷幻药、禁欲苦修和卓越管理等等来满足这个渴望。然而,我们心中却依然干渴不得饱足。
《以赛亚书》55章2至3节写道:
你们为何花钱〔原文作平银〕买那不足为食物的, 用劳碌得来的买那不使人饱足的呢。 你们要留意听我的话,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乐。 你们当就近我来,侧耳而听,就必得活。
《耶利米书》2章12至13节写道:
我的百姓,做了两件恶事, 就是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 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
今早来到这里的人中,大多数也是这样。你的灵饥饿,你的心干渴。无论你去哪里,都觉得这不是你真正向往的地方。你的心不满足,你渴望能有什么东西能填满心灵的空洞。然而,对你们当中的一些人来说,最大的悲剧是:即使上帝的灵不停地呼唤你到他身边,你也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躲开,而去寻找那暂时的快乐,比如去看色情光盘或三级电影,或是沉溺毒品、酒精、美貌,或是什么新的刺激。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转眼成空。纵欲带来的快感之后不过是沉淀的罪恶感和孤独感。毒品和酒精不能让你一直逃避,你还得回来面对现实世界当中糟糕的人际关系;沙滩浴晒出的古铜肤色并不那么自然,且很快就褪色了;任何新鲜刺激也会在几周后变得索然无味。
我们喝水,但是水却干涸;吃饼,但是永不饱足。C.S.路易斯的话越来越真实地在我耳边响起,他说:
“如果在我的心中有一个渴望,是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无法满足的,那么最有可能的解释是:我属于另一个世界。”
耶稣对渴慕的看法
今天早上,耶稣要对我们谈一谈为什么人心总是不得饱足。他要谈论人们心灵中无法消除的饥饿,以及灵魂极度的干渴。
在《马太福音》5章6节里,他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我所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和你一同默想以下这两件事:
- 耶稣眼中“义”的本质。
- 我们渴慕“义”的天性,及这种渴慕如何变成他所应许的满足。
一、耶稣所说的 “义”
首先,什么是“义”?耶稣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 。
上周我们引用《诗篇》31篇11节解释了温柔的含义。原因是,在《马太福音》5章5节中,耶稣几乎是逐字地引用了诗篇31篇的话。除此之外,“温柔”一词没有在登山宝训中再出现过。
但今天谈到的主题并非从旧约引用而来,且“义”一词在登山宝训中出现过五次(5:6、10、 20, 6:1、 33)。因此,要理解登山宝训中这个词的意思,最好的方式就是看看它在其他几处的用法。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会看两个例子,两个用法最相近的例子。
为义受逼迫
“义”这词第二次出现在第10节中。“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这里的“义”是什么意思?
“八福”的结构
让我们再看一次“八福”的结构,来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你可以回想一下:总共有8个福,第10节是最后一福,第11节是“八福”的延伸。第一福(第3节)和最后一福(第10节)给出了同样的确据:“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这看起来像一块三明治的结构:面包的最上层和最下层都说,“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我们还要注意到:“八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最后都谈到“义”。第一部分以第6节作结尾:“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第二部分则以第10节作结尾:“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空虚和渴望满足
进一步思考,你会发现这节经文的更深刻的含义。注意,前三种“福气”是为第6节的“饥渴慕义”做准备的,描述的是虚己或一种受让的状态:灵里面的穷乏(第3节);为我们的罪和苦难哀恸(第4节);温柔地接受批评,不加报复或抵挡(第5节)。这三节经文所描述的不是某种充满和丰盈的状态,它们只是人因站在恰当的位置而显出良善和美好。但这还不是我们所渴望的充足、完全,因满了良善而有的作为。因此在前三福之后,耶稣自然而然地会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他指的就是那些渴望被“义”充满的人。
换句话说,当耶稣赐福给一个认识到自己心灵空虚、愿意忏悔、并不自以为义或自我辩护的人之后,这个人便从空虚转向满足,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
满足和逼迫
现在,一起来看接下来的三福。在第6节的饥渴和饱足之后,第7节的“怜恤人的人有福了”随之而来。现在,受祝福的人是满足的,而且满有怜悯。他不再只是破碎的、哀恸的和温柔的,而是充满动力的,他发出更多怜悯的行为。第8节说他的心是清洁的,第9节说他不仅安稳平静,也是带来和平的人。
当然,第二部分的四福也谈到“义”。不同的是,这里谈到的不是我们渴慕所缺乏的“义”,而是我们因心中充满“义”而愿意去“为义受逼迫”。
“义”的一个定义
你明白“八福”的结构了吗?前面四个福描述的是哀恸、伤心、安静且饥渴慕义的人;后四福描述的是有怜悯、为义受逼迫和缔造和平的人。这样的结构难道没有让我们明白“义”的定义吗?如第6节所述,如果我们饥渴慕义,是因为我们空虚;然后,在第10节中我们受逼迫,是因为我们已得饱足;所以,“义”就是怜恤、清心和使人和睦。
胜于法利赛人的义
我们再来看登山宝训中另外一处的“公义”,看它是否与这个定义相符。
在5章20节中耶稣说,“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接着,第5章接下来的内容阐述的是:我们的“义“必须超过当时恪守律法教条之人的“义”。
- 21-26节中教导我们不仅不可杀人,而且不可向弟兄动怒,相反,要寻求和睦。
- 27-30节中谈到我们不仅不可奸淫,而且不可动淫念。
- 31-32节中谈到我们不可因为旧约中有可以离婚的律法,就容忍离婚。我们必须以“义”融化刚硬的心,持守盟约,不与那些不持守这盟约的人结婚。
- 33-37节中谈到我们不单要信守诺言,而且要做不需要发誓也能使人信任我们的那种人。
- 38-42节中谈到我们不仅不可以眼还眼,反而我们要以善胜恶,当有人打你的左脸时,连右脸也要给人打。
- 43-48节中我们不仅爱邻舍,而且要爱我们的仇敌,并为那些逼迫我们的人祷告。
耶稣在5章20节中说,我们的义要超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他的意思是很明显的。我们的公义与施行怜悯,内心纯全,喜好和平、不报复有关。所以,这也确认了我们通过八福的结构对公义的理解是正确的。公义是怜悯他人;公义是在唯一能监察人心的神面前保持清洁的心;公义是努力寻求和平。
公义的含义可能不止如此。但公义的上述几点含义是这几节经文以及这一章所重点强调的。因此我们思考的重点就放在公义是怜悯、清心与制造和平这三个方面上。
二、渴慕的天性
我们第二个要简短默想的内容是渴慕的天性,以及如何将渴慕转化为满足。
为现实惊叹
我们先思考一下有关孩子的事。通过观察孩子,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在座的年轻人也可以听一听,看你是否能在我讲的内容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让我给你们念念G.K·切斯特顿在八十年前写的一些话:
“我们都喜欢令人惊奇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能触动了我们最原始的本能――惊奇的本能。你还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根本不用讲神话故事,只讲故事就可以了,生活本身已经足够有趣。 七岁的孩童听到汤米打开门、看见大龙,就会兴奋不已了;但三岁的孩子只要听到汤米打开门就会兴奋不已。男孩们喜欢有浪漫传奇的故事;而更小的孩子则喜欢现实的故事,因为对他们来说生活本身就是传奇了……所以那些唱给婴儿的童谣只是唤起了他们在母腹中的欢喜雀跃,当说到金色的苹果,他们会想起苹果还青着的样子;当我们说河里流动着的都是酒的时候,他们会想起河里满了汩汩流去的水。”――引自《回到正统》第53页(Orthodoxy, p. 53f.)
我知道这是真的,因为我给自己的儿子讲了13年的故事。在故事中,我们有几个想象出来的男孩,他们的名字是困头, 困吉, 夸比和夸尼。我记得抱着听得入神的、两岁大的儿子,讲述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男孩叫困头。有一个早晨他醒得很早。他起床后,穿上红拖鞋和蓝睡衣,然后下楼吃早餐。在餐桌上有妈妈刚煮好的热鸡蛋,上面还冒着热气。黄灿灿的蛋黄,周围是白色的 ,它的味道棒极了。早餐后,困头穿上衣服,走出门外,到阳光下去玩。他一整天都玩得很开心。
这是故事的全部。就是这样的现实故事,让小孩子着迷得不行。但现在,可能必须编造出离奇的怪物和打斗,配搭特殊声效来吸引人。但是,对于两岁的巴拿巴而言,他仍认为阳光和冒着热气的鸡蛋,以及红拖鞋,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渴望终极现实
这说明什么呢?是不是说我们对新鲜事物的渴慕应当像两岁孩童那样单纯:为小河流水和长颈鹿有长脖子,及鸡蛋的中间有蛋黄而惊奇?
那是不是说,当你在日内瓦看到那些伟大改教家的雕像时,你在想,我真想回到那个时代,去看看那个时代的路德、加尔文和慈运理。 不,这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我们要的是真正的加尔文、路德和慈运理。我们想要亲身经历那个时代叱咤风云,自己体会伟人们的所思所想。我们不要巨人的塑像。我们向往拥有他们那有血有肉的现实生命和理想。
当谈到世界的现象时,我们并不需要小河流水最初带给我们的惊奇。我们要的是小河流水后面的终极事实。河流只是一张老照片,一个指向标, 它唤醒我们的内心,而我们真正渴慕的是有一条河畅流在上帝居住的圣城里,那里流淌着生命的活水,如同羔羊和上帝宝座里的水晶一样明亮。
你生命的饥渴无法通过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来满足,这是上帝对你所定的旨意,为让你明白你是为另一个世界而造的,你是为上帝而造的。
不是远离世界
但是,我们在这点上要很小心,因为我们可能会犯很严重的错误。我们可以远离这个世界。我们可以变成和尚、尼姑或修士。也就是在这里,耶稣的话显得尤为重要――防止我们犯那个错误。
耶稣说,最后真正能得到满足的人不是独自在森林里与神交通的人,而是饥渴慕义之人。那些渴望怜悯的恩典、清洁的思想和感受、以及充满热情地去制造和平的人。
只渴慕神就行了?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满足的应许是给那些饥渴慕义的人,而非给那些独自寻求神的人。这有两个原因。
- 什么是“上帝的义”
首先,耶稣指的是上帝的公义 。《马太福音》6章33节说:“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就是说,我们要“饥渴慕义。”当我们渴慕公义时,我们不会定睛在自己的破碎上 ,而是定睛在神身上。别无选择,我们要单单渴慕上帝的义。 - 这篇讲道结尾说了什么?
但为什么耶稣应许让渴慕神的义的人得到满足,而没有应许独自寻求神的人必得满足呢?其中有更深刻的缘由。
在7章22至23节耶稣用如下的几句话结束了这篇讲道: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他们称耶稣为主;他们似乎有超自然的能力和恩赐。他们奉耶稣的名赶鬼和行神迹。但耶稣最后却赶走他们,并否认这些人和他有任何关系,因为他们是恶人,他们没有“义”。
他们以为自己认识耶稣,也以为耶稣认识他们。但他们与耶稣是陌路人――“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从来未曾渴慕过耶稣的义,他们只是宗教人士!他们去教会,参与许多宗教活动,但他们生活的激情和渴望不是义的。因此,他们不会满足,也永远不可能满足。
我们灵魂深处的、永恒的满足并非来自世界的愉悦,也不是来自仅仅是宗教化的或与上帝的纵向关系之中。对那些在世上挣扎着要有他的样式、以全部生命的热情去追求他的人来说,真正的满足来源于上帝。
让公义成为你的激情和满足
所以,今早我要对年轻人说的话是:“不要装作自己是领导军队抵挡邪恶力量的王子,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国家。不要假装你是被俘的王子,从恶棍的手下逃脱出来,跨过恶臭的河流和毒蛇滋生的沙漠去警告国王危险将近。不要满足于向往中的欲望!要成为那样的王子!要成为那样的公主!那些饥渴慕义,并且全然委身于上帝的公义的人,将会谱写出最伟大的未来。
为上帝的公义行大事――让它点燃你生命的激情和渴慕吧。不要再三心二意的样子,好像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就可以让你满足!
因此我要对你们说:“改变你的饮食习惯永远不会晚。你明天打算吃饭吗?那么,为什么不打算以“义”为饼呢?你明天要喝东西吗?那么,就去喝“义”的活水吧。”
为什么在你的生命中你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会不会是因为你没有敬虔地追求义,而是追求其他的事物?让我们思考一下我们是如何不间断、不松懈、饥渴地、日复一日地追求日用的饮食。让我们祈祷说,让我们以同样渴慕,在我们的灵性生活中、人际关系中,在我们所在的环境中,在整个世界去建立上帝的“义”。